客語沉浸教學
客語沉浸教學 實施原則
客語沉浸教學是一種以客語為溝通及教學媒介語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是幫助學習者在一個真實世界的情境中學習客語,並且讓學習者能夠更快、更自然地習得客語。客語沉浸教學實施原則如下:
為落實客語向下扎根,提升學童接觸客語之頻率,創造師生以客語互動的機會,營造客語學習環境,推動國民中、小學及幼兒園辦理客語沉浸式教學。 客語沉浸教學的目標如下:
一、營造幼兒園接觸及使用客語的學習環境。
二、提升幼兒客語教學之成效。
三、建構客語沉浸式教學模式,增進客語教學及運用能力。
實施原則為:
(一)以客語做為教學語言:教師以客語融入教保活動課程,或可使用雙語(華、客語)以漸進方式教學及溝通,整體課程教學語言使用客語比率至少達50%以上(二)創造客語溝通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如:入園/校、問候、用餐、上廁所、午睡及指示用語等)鼓勵幼兒以客語為日常溝通語言,提升師生及幼兒同儕客語互動頻率與品質、進而影響家庭
(三)營造客語使用現代化情境:客語使用以符合現代生活方式及兒童成長環境為主,以提升學習意願及對族群文化認同
從研究面向來說,推動客語沉浸教學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母語沉浸教學對母語保存成效卓越
許多的研究均顯示,母語沉浸教學對於母語文化的重建以及對抗主流文化的入侵有很正向的影響(McCarty, 2003)。此外,許多的研究亦指出,母語沉浸教學不但可以很成功地保存母語,且不影響學生在官方語言及其他學業方面的學習表現(Edelsky, 2006; LeCompte, 2007);在一些非母語的學業表現(如:數概念、自我認同、整體學業表現等)有時還較同儕更佳(Baker, 2006; Edelsky, 2006)。
二、單一鄉土語言課程對母語保存的成效不佳
目前台灣的母語保存方式,大都是採用單一語言課程(如:鄉土語言課)的方式來學習及傳承母語(林雅雯,2001)。但國內外許多的研究均顯示,單一語言課程的方式很難創造出母語流利者(余惠蓮,1999;Blair, Rice, Wood, & Janvier, 2002; Hinton & Hake, 2001)。客語保存及傳承需要更強而有力的母語教學模式才能有較佳的成效。
三、雙語教學模式無法挽救瀕危語言
研究顯示要能成功地達成母語保存的目的,學生至少要接受 4-7年的母語及官方語的雙語教育,才能培育學生流利的母語能力。雙語教學模式中,若是學習者接觸母語的時間及機會不夠多,且學習動機不夠強烈,母語很容易被強勢的主流語言所取代(Thomas & Collier, 1997)。因此,雙語教學模式對於語言「維持」較有效用,但在語言「復興」上,則效用不明顯(Hinton & Hale, 2001)。若學童家庭及社區已漸漸不使用該母語,則雙語教學模式並不能有效地阻止已經瀕危的母語 (Hinton & Hale, 2001)。因此,國際上針對瀕危母語的挽救,均紛紛轉向母語沉浸式的教學模式。
四、急需增加客語的使用情境及機會
歸納國內許多針對客語保存的研究顯示,目前客語教學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學時數以及使用情境的不足;學生除了學校內有限的鄉土語言課程外,在其他情境(如:校園內、家庭、及社區)均很少有客語使用的機會,導致學生學習客語的動機低落 (余惠蓮,1999;林雅雯,2001)。不同於單一課程的情境限制,母語沉浸教學模式強調將母語運用於教學及日常生活溝通中,藉由豐富大量的母語輸入,提供學習者觀察及使用母語的真實情境,使母語漸成為學習者的一種生活方式(Genesee, 1994)。因此,採用母語沉浸教學可以彌補目前客語教學情境及時數不足的主要缺失。
總結來說,基於母語沉浸教學模式在國際上母語保存的卓越成效、鄉土語言課程對母語保存的有限效果、雙語教學模式無法挽救瀕危語言、以及急需創造客語使用情境等因素,屏東縣政府決定採用客語沉浸教學的方式來挽救及保存客語。
客語沉浸教學 夥伴學校
客語沉浸夥伴學校是指參與客家委員會[客語沉浸教學]計畫的合作學校。目前參與的夥伴學校名單如下: